競爭力來自學習速度 動心醫電 李嘉華董事長
(文章轉載自臺北科技大學校友會刊第389期)
文章來源: http://elite.ttd.com.tw/archives/20170505.pdf
李學長民國五十八年嘉義高中畢業後,以一個清苦家境的鄉下小孩,考大學只能填公立的學校,因此考入台北工專,民國六十一年畢業於母校工業工程科,在學校三年中李學長說因為他是半工半讀,業外(工讀)比業內(讀書)還忙,因此在校成績不過平平而已,但是打工所累積的工作經驗對他日後進入職場有莫大的助益。
李學長台北工專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華新麗華電線電纜公司,從品管技術員做起,工作中發現問題他會帶著解決方案前去與製造單位同仁討論,主要目的是要針對問題找出解決之道,如此長久下來讓他成為公司同仁的最愛,另一方面為了建立品管試驗方法的統一標準,利用工作之餘著手翻譯一系列美國電新電纜品質專業叢書,成為華新麗華標準參考書籍之一。
因為工專學歷及公司制度所限,升遷受阻加薪也比大學畢業的少,因此萌生退意,決定跨入前景看好的電子科技產業,在一個嶄新的領域中從頭學起,因此選擇進入美商迪吉多電腦公司,降格從品管工程師做起,那段時光他就像一塊海綿,接受紮紮實實的工程師訓練吸足了養份,即使每天早出晚歸,他卻
民國七十二年進入英業達集團,是李學長生命中重大轉折,創辦人溫世仁親自面試他,任職後為提升公司競爭力,即刻全面推展品質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的品質保證系統和以品質為核心的企業組織文化,需以人為核心,每一位員工都必須了解品質的真義,只要老闆交付的工作無論遭遇何種困難一定設法把他完成。
學長跟隨在溫世仁身邊學習了二十三年,溫世仁是他終生的導師,溫世仁常說「視野、格局、態度」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度,這句話讓李學長銘記在心,讓他一路從品管部經理、製造部副總、執行副總、桃園廠總經理、馬來西亞分公司總領經理甚至到擔任集團內部創業的英保達公司董事長,李學長直至今日仍然以這句話惕勵自己,來感謝這位已故令人敬佩的心靈導師。
九十七年從英保達退下來後,李學長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降低母校學生的產學落差,盡速與職場接軌,他是一位很節省的人,不該花的錢決不花用,錢一定要花在刀口上,為了回饋母校,所以在九六~九九年,前後集合了幾位校友的捐款,其中三百萬是捐給學校,鼓勵教授「教材數位化」,另三百萬則是捐給管理學院,連續三年舉辦「提升學習生產力論壇」,對提升母校能見度不遺餘力。
退休後的李學長再創第二春,以他在電子業界四十年的經歷,大概知道產業發展的方向,他判斷「物聯網」會是電子業將來發展的趨勢,趁著物聯網時代來臨,他認為應掌握銀髮商機,李學長說健康是一種剛性需求,其他都是柔性需求,利用電子產業的技術與物聯網的運用,標定在醫療產業,趁著這波典範移轉的浪頭,利用新的藍芽技術切入新的領域,將醫療服務數位化,他所有投資全部布局在智慧醫療,台灣醫療水平已是第一,能有智慧化的加持更是無可限量。
從台北工專畢業變成是他人生往前衝的驅動力,因為工專畢業的學歷就矮人一等,必須不斷的透過快速學習以提升自己競爭力,在今天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歷顯然已經快速貶值,而跨領域的學習能力已經取而代之,所以〝競爭力來自學習的速度〞,學習速度愈快競爭力愈驚人。
過去他曾經對員工說,「我不需要你喜歡我,但我會努力贏得你的尊敬」,又說「擁有一身的武功,就不需有任何的頭銜」,凡是就是要做給你看,這是他做人處事的態度與原則,在李學長身上我們看到了「誠樸精勤」務實的本性,學長說在這個時代如何激發「學習意願」與「快速的學習」乃是致勝的關鍵!以「競爭力來自學習的速度」與學弟妹們共勉之。